煤的光澤度
在泥炭和軟褐煤階段,主要的生物化學反應是成煤原始物質形成腐殖酸;在硬褐煤階段,已形成的腐殖酸逐漸失去羥基(-OH)和羧基(-COOH)等官能團,轉變為腐殖質。在硬褐煤階段顏色由褐色轉向黑色,開始顯示光澤,同時反射率增高。
煤中腐殖質為一種帶有眾多官能團和側鏈的芳香族稠環系統,在低煤化階段,煤中的芳環層還很小,而且是隨機分布的,是由大量富氫官能團、富氧橋以及脂肪族側鏈支撐和聯結著。 在煤化過程中,芳環層逐漸脫去羧基(-COOH)、羥基(-OH)、甲氧基(-OCH3)以及羰基等官能團,同時芳環層逐步增大,鏡質體反射率也隨之增高。
當煤化作用達到鏡質體平均反射率(R0,m)0.5~0.6%階段,從芳環層脫落下來的脂肪族、脂環族官能團和側鏈,形成以甲烷為主的揮發物,并開始以生成瀝青質的瀝青化作用為代表的第一次躍變。煤化程度逐步增高到R0,m約為1.3%時,煤中進行的化學反應從以形成烴為主轉而為以裂化反應為主,已經形成的瀝青質轉而裂化為小分子氣態烴,生成大量非芳香組分的揮發分,即為第二次躍變。
在煤化程度繼續提高的同時,揮發分逐漸減少,芳香族稠環系統的縮合程度和芳香度逐步增高,反射率也隨之增高。在R0,m約2.0%的貧煤階段,煤的分子結構單元出現方向性,開始有序化,很可能是由于官能團大部分已經脫落,芳環疊片間距離小的結果。達到無煙煤階段時,芳香疊片排列有序化已呈現近似平行排列,反射率表現出較明顯的各向異性。
本文章由華能科技整理發布,感謝您對本公司的支持,我們是專業的煤質化驗儀器生產廠家。轉載請注明:http://www.yuanyungo.com/
文章搜索
